产品简介
全自动粉末压片机由一副冲模组成,冲头作上下运动将颗粒状的物料压制成片状的机器,该机可压制直径5-12mm圆片状、圆柱状片剂,还可压制带有文字、商标、图案的片剂。片剂的重量、厚度及硬度均可调节,只要更换不同的模具就可压制不同的产品。本机使用方便,易于维修,体积小、重量轻,所生产的片剂表面光滑,无裂痕,片重均匀,片剂不粘模,模具使用时间长,片剂不需要再进行抛光就可以包装贮存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本机适合实验室开发,小型药厂,小型食品厂生产各种片剂(药片,钙片,奶片,鸡精块、板蓝根块、神曲茶块等)。它是一种两用式机器,无电时可手动压片。
主要用途
本机广泛应用于医药厂、制药厂、生物工程、食品厂、保健品厂、化工厂、农药厂、兽药厂等。该机对物料适应性广,对无粘性的药粉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制药行业:中药片剂、西药片剂、营养素片
食品行业:糖果片、咖啡片、润喉糖、巧克力豆、调味料块
保健品行业:口含片、奶片、钙片、蜂胶片
电子电池行业:电子元件、纽扣电池
化工行业:樟脑丸、芳香球、化肥片、蚊香片、催化剂、消毒片剂、粉饼
工作原理
压片机下冲的冲头部位(其工作位置朝上)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中,封住中模孔底,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上冲的冲头部位(其工作位置朝下)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并下行一定行程,将药粉压制成片,上冲提升出孔。下冲上升将药片顶出中模孔,完成一次压片过程,下冲降到原位,准备下一次填充。

技术参数
冲模数: 1付
最大压片压力: 15Kn
最大压片直径: φ12mm
最大片剂厚度: φ6mm
生产能力: 3500-4000片/h
电动机: 550w、1400转/分、220V
外形尺寸: 580×450×625mm
主机重量: 85kg
安装、调试和拆卸
1 安装前准备工作
1、压片机安装在牢固的木制工作台上(也可安装在水泥台上)用三付M12地脚螺钉固定。工作台面至地面的高度约600毫米左右(以手摇,操作方便为度)。为了拆卸修理方便,在木制工作台上对应下冲芯杆的位置片还应有一个直径约35毫米的孔。
2、接通电机电源前先将电动机接好地线,以保安全。卸下三角皮带,接通电机电源,开动电机观察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电机轴的旋转方向应与防护罩或手轮上的箭头方向相反)若旋转方向不对,则另行接线然后再把三角皮带装好。
3、机器模具安装所用工具有大力钳,工具扳手,内六角板手
2 冲模的安装
1) 上模安装
旋松下冲固定螺钉、转动手轮使下冲芯杆升到最高位置,把下冲杆插入下冲芯杆的孔中(注意使下冲杆的缺口斜面对准下冲紧固螺钉,并要插到底)最后旋紧下冲固定螺钉。
2) 中模安装
旋松中模固定螺钉,把中模拿平放入中模台板的孔中,同时使下冲进入中模的孔中、按到底然后旋紧中模固定螺钉。放中模时须注意把中模拿平,以免歪斜放入时卡住,损坏孔壁。
3) 下模安装
旋松上冲紧固螺母,把上冲芯杆插入上冲芯杆的孔,要插到底,用扳手卡住上冲芯杆下部的六方、旋紧上冲紧固螺母。
冲模安装完毕后,用手转动手轮、使上冲缓慢下降进入中模孔中,观察有无碰撞或磨擦现象,若发生碰撞或磨擦,则松开中模台板固定螺钉(两只),调整中模台板固定的位置,使上冲进入
中模孔中,再旋紧中模台板固定螺钉,如此调整直到上冲头进入中模时无碰撞或磨擦方为安装合格。
3 安装顺序
冲模、下料斗安装顺序:下模—中模—台板—上模—下料斗
4 调试
1) 出片的调整
转动手轮使下冲升到最高位置,观察下冲口面是否与中模平面相齐(或高或低都将影响出片)若不齐则旋松蝶形螺丝,松开齿轮压板转达动上调节齿轮,使下冲口面与中模平面相齐,然后仍将压板按上,旋紧蝶形螺丝。
至此,用手摇动手轮,空车运转十余转,若机器运转正常,则可加料试压,进行下一步调整。
2) 充填深度的调整(即药片重量的调整)
旋松蝶形螺丝,松开齿轮压板。转动下调节齿轮向左转使下冲芯杆上升,则充填深度减少(药片重量减轻)。调好后仍将轮齿压板按上,旋紧蝶形螺丝。
3) 压力的调整(即药片硬度的调整)
旋松连杆锁紧螺母、转动上冲芯杆,向左转使上冲芯杆向下移动,则压力加大,压出的药片硬度增加;反之,向右转则压力减少,药片硬度降低,调好后用扳手卡住上冲芯杆下部的六方,仍将连杆锁紧螺母锁紧。
至此,冲模的调整基本完成,再启动电机试压十余片,检查片重,硬度和表面光洁度等质量如合格,即可投料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仍须随时检查药片质量,及时调整。
5 冲模的拆卸
1)拆卸上冲:旋松上冲紧固螺母,即可将上冲杆拔出,若配合较紧,可用手钳夹住上冲杆将其拔出,但要注意不可损伤冲头棱刃。
2)拆卸中模:旋松中模固定螺钉,旋下下冲固定螺宁,旋松蝶形螺丝,松开齿轮压板。转达动调节齿轮使下冲芯杆上升药十毫米,轻轻转动手轮,使下冲芯杆将中模顶出一部份,用手将中模取出,若中模在孔中配合紧密,不可用力转动手轮硬顶,以免损坏机件。这时须拆下中模台板再取出中模。
3)拆卸下冲:先已旋下下冲固定螺钉,再转动手轮使下冲芯杆升到最高位置,即可用手拔出上冲杆。若配合紧密,可用手钳夹出(注意不要损伤冲头棱刃)。
4)冲模拆卸后尚须转动调节齿轮,使下冲芯杆退下约10毫米,转动手轮使下冲芯杆升到最高位置时,其顶端不高于中模台板的底面随可(这一步不要忽略,以免再次使用时发生下冲芯杆与中模顶撞的事故)。最后仍将下冲固定螺钉旋上。
操作
操作前物料准备:
配料—原辅料预处理—物料混合(加润湿剂,粘合剂)—制湿粒—颗粒干燥—整粒
1 手动压片:加入少量药粉,用撬棍转动轮进行试压片。
2 电动压片:添加药粉,开机后进行电动压片,压片中可连续加料。
操作技巧
1 压片机在使用前必须将全部油杯、油孔和摩擦面加上润滑油,并空车运转使各摩擦面布满油膜,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2每班前和每次调班后都须手摇试压几片,无问题后再开电动压片,这样可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冲模的保存:清洁干净后,涂上一层食品级润滑油(机油,食用油都可以),放入专门的保护盒内或冲模储存盒中,置于架上,应标明规格尺寸,放在架上保存。
4 压片前将物料进行颗粒筛选,以免压片时出现由原料引起的片剂松片,裂片,片重差异等。
5 片型(模具)的选择:正确地选择片型是压片冲模成功的第一步。例如咀嚼片对硬度要求较高,且能方便咀嚼,大多选用斜边型的平片;需要薄膜包衣的可选择浅凹形的。中药片因其原料中无粘合剂及润滑剂,要求压片时压力要大,片型以浅凹的为好。含糖量大的片剂,片型设计以浅凹或平面为佳。中模可使用合金钢或硬合金。深凹型的片型冲模容易损坏,尽量少采用。
6 拆卸上冲模时,可用大力钳压紧模具(为防止大力钳碰到台柱而造成损坏,可在大力钳上面放上小木头),一手摇动手柄,另一手拿住大力钳,即可成功取下上冲模。
7 安装上冲模时,如果直接接触中模,可能会操作上冲模,这时可在台板上面放一块木片,然后摇动手柄,即可!
8 每天使用完毕后应将剩余粉粒取出,擦清机器各部。若停用时间较长,则须拆下冲模,将机器各磨擦面。工作面擦净,涂以防锈油,罩上防尘衣;冲模应擦净后浸入油中保存。
操作注意事项
1、初次使用前应对照机器实物仔细阅读说明书,然后再使用。
2、本机器只能按一定方向运转(见手轮或防护罩上的箭头所示),不可反转,以免损坏机件。在压片调整时尤需注意,不要疏忽。
3、皮带松紧调节:通过机电底板上的两个调节螺母进行调节。调好后注意锁紧。
4、无电源时用手摇压片,应将三角皮带拆下,以减少阻力及磨损。但不要将大皮带轮也拆下来,因为大皮带轮兼有飞轮省力的作用。
5、电动压片时须将手轮上的转动手柄扳倒,以免运转时伤人。
6、无论手动压片或电动压片,在启动前应使上冲芯杆处在上升位置然后再启动。若在上冲片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启动,则刚刚开始起动就进入了中模压片,这时由于机器的转速还未升上去惯性较小,容易发生顶车的情况。(即上冲头进入中模后由于药片的抗力而“顶死”,使机器停止运转。顶车时由于负荷较大,往往损坏机析或烧毁电机)。
7、顶车后的处理办法
⑴在电动压片时发生顶车情况,应立即关闭电源,以免烧毁电机。
⑵顶车情况较轻时,可用手扳转手轮使上冲通过“死点”(但不可反转,以免加料器重复加料,造成更严重的顶车)。
⑶严重顶车时,旋松连杆锁紧螺母,扳转上冲芯杆,使其上升以减小压力,再转动手轮将药片顶出。然后重新调整药片硬度。
8、在压片过程中须经常检查药片质量(片重、硬度、表面光洁度等),及时调整
9、压片前的配料制粒工艺对压片有很大的影响。如药料和滑料、填料、粘结剂等辅料的配方制粒的情况(粉子的状况、颗粒松紧、粉粒的比例、含水量等),都直接影响药片量。并往往由于配料制粒不当而不能成片,甚至损坏机器。因此,本机器不能用于将半固体的或潮湿的或无颗粒极细粉子的压片。在使用中若发现压力已调得相当大仍压不成片或虽压成片但出现过于疏松、起层、碎片、麻点、掉粉等现象。就应从配料等方面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切不可一味调整加大压力,以至损坏机器。此外,有些药料压出的药片硬度虽然不大,但具有一定的韧性,其搞摔搞城性并不差(通常以从1-1.2米高度掉在地面不碎即可),因此应以满足运输保管的要求为度不要单从硬度着眼,以免压片压力过大,损坏机器。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序号 |
类别 |
故障情况 |
发生故障的原因 |
故障的预防及处理 |
1 |
顶车 |
上冲进入中模后“顶死”,机器停止运转 |
⑴压力调得过大;药片过硬
⑵重复加料
⑶偏心轮壳及主轴孔缺油,转动阻力太大,甚至严重磨损发生“咬死”的现象
⑷皮带太松
⑸启动位置不当
⑹手摇用力不够 |
⑴调整压力时要逐渐调整不可一次调整过多,药片也不能压得过硬,⑵避免重复加料见序号7⑶经常保持润滑,若已严重磨损或“咬死”,须立即拆卸修理。⑷调整皮带,见使用注意事项第3条,⑸见使用注意事项第6条,⑹手摇压片在启动时或上冲头通过最低点时须较为用力。⑺顶车后的处理办法见使用注意事项第7条。 |
2 |
运转不灵 |
一般运转不灵 |
运动件摩擦面缺油、进入脏物、生锈、严重磨坏机件配合不良 |
经常检查各机件,保持清洁及润滑(见润滑保养第1条)。如出现不良情况须立即修理,勿使恶化以至损坏机器。 |
下冲上升时沉重或被阻挡 |
⑴由于冲模表面不光或已磨损;或由于配料制粒不当,使粉子粘附在冲头及中模表面,增大了出片阻力。⑵提升凸轮严重磨损或进入杂物⑶调整不当,使下冲芯杆上升时与中模相磨。 |
⑴检查冲模如发现有粘模现象,则根据情况修换冲模或重新处理药料。
⑵检查修理,保持清洁及润滑。
⑶调整时注意 |
3 |
振动 |
不正常的振动 |
⑴机件和螺丝松动
⑵机件严重磨损
⑶摩擦面干涩缺油或进入脏物 |
⑴经常检查,见润滑保养第2条,⑵经常检查,及时修换已磨损的机件。⑶经常注意各摩擦面的清洁与润滑,特别要注意不能直接看到的然而工作负荷又是最重要的主轴和偏心轮的摩擦面。 |
4 |
磨损 |
主轴与孔的磨擦面迅速磨损,甚至烧坏 |
缺油,进入杂质 |
经常保持清洁与润滑,所用润滑油必须干净无杂质 |
过桥轮轴与套迅速磨损 |
同上 |
同上 |
上冲芯杆与套迅速磨损 |
同上 |
同上 |
提升凸轮凹槽迅速磨损 |
除上述原因还有:⑴配料制粒不当,或冲模表面不光,发生粘模现象,啬了出片阻力和提升凸轮凹槽的负荷而迅速磨损,⑵提升滚轮由于配合太紧或生锈而转不动。 |
⑴检查冲模,如有粘模现象,则根据情况修换冲模或重新配料制粒。
⑵拆下修理 |
冲模表面迅速磨损 |
⑴调整不当,上冲头与在模相磨擦,⑵配料制粒不当,如滑料太少,粉子太粗等。 |
⑴另行调整
⑵重新处理药料 |
5 |
加料器损坏 |
与下冲相碰坏 |
⑴出片调节不当,下冲高出中模平面,⑵下冲固定螺钉松动,下冲升出中模平面 |
冲模安装调整时须注意发现螺丝松动立即将冲模按到底拧紧固定螺钉。 |
与中模下碰坏 |
中模固定螺钉松动,中模升出中模台板平面。 |
同上 |
被上冲碰坏 |
⑴调整时反转、引起相碰
⑵调整时上冲芯杆的位置太低,转动手轮引起相碰 |
调整时注意 |
6 |
卸模困难 |
上冲杆、下冲杆或中模在孔中取不出来 |
⑴冲模尺寸或压片机模孔尺寸不合格,配合太紧
⑵配合台面生锈 |
⑴安装时注意如发现配合太紧即行修换
⑵安装时应擦净配合面并涂上一簿层油膜,较长时间不用应拆下冲模擦净配合面,涂以防锈油,妥善保存。 |
7 |
重叠片 |
两次加料压成一片 |
在调整药片时尚未顶出又反转手轮使加料器重复加料,造成重叠片。 |
调整时注意不要反转。已重复加料但尚未成重叠片时可慢慢反转手轮将药片顶上来拂去重复加的料、拔出药片,若已压成重叠片并顶了车,则按顶车情况处理(见使用注意事项第7片) |
8 |
跳片与碎片 |
药片被打出时,过于蹦跳或破碎 |
⑴出片调节不当,下冲口面低于中模平面。使药片出来时被挡而跳甚至被挤碎。⑵中模固定螺钉松动,中模升起阻挡出片 |
⑴见第4页第2条
⑵调整固紧中模
|
9 |
毛边片与开裂片 |
药片从中模中顶出里圆周面被擦伤,甚至药片破裂 |
⑴中模光洁度不合格或已磨损而擦伤药片圆周面同时由于出片不顺利往往使药片被顶裂。⑵配料制粒不当发生粘模现象,造成毛边片或开裂片。 |
⑴更换中模(注:中模一面磨损后可翻过来安装,使用另一面)
⑵重新处理药料
|
10 |
药片不光 |
药片表面有麻点凹坑或出现揭盖现象 |
⑴冲头表面不光
⑵配料制粒不当
|
⑴修换冲头
⑵重新处理药料
|
11 |
药片疏松 |
药片氦度不够,疏松易碎,起层等 |
⑴压力不够
⑵配料制粒不当
|
⑴调节压力(见第4页第四条)
⑵重新处理药料 |
12 |
片重不稳 |
片重差异过大 |
⑴下冲紧固螺钉松动,下冲头升起,养活了充填量。⑵蝶形螺丝松动,下调节轮转动,改变了充填量,⑶颗粒松紧及大小不匀 |
⑴把下冲头按到底,旋紧下冲固定螺钉
⑵重新调整并固紧
⑶配料制粒时注意,特别是在把碎片碾碎重压时须注意。 |
13 |
片剂粘冲 |
冲头和模圈上常有细粉粘着,致片剂表面不光、不平或有凹痕 |
⑴颗粒太湿,(2)润滑剂用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匀;⑶冲模有字或粗糙。 |
⑴应将颗粒重新干燥,室内保持干燥。
(2)增加润滑剂用量和物料充分混合。
⑶冲头表面冲洗或更换中模 |
14 |
变色或表面斑点 |
|
⑴颗粒过硬,(2)润滑剂不均匀,⑶上冲滑油过多 |
⑴所加辅料充分混匀,或返工处理。(2)增加闷吸时间或改进加入方法。⑶在上冲头装一橡皮圈防止油垢滴入颗粒,并经常擦拭机械,或调整机械避免摩擦。 |
机器的润滑和保养
1 各运动机件摩擦面的润滑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各主要运动件若在缺油情况下干转运转会迅速损坏而不能使用,因此压片机在使用前必须将全部油杯、油孔和摩擦面加上润滑油,并空车运转使各摩擦面布满油膜,然后方可投入使用。今后每班按时加油,但每次加油也不可过多,以免溢出影响清洁,沾污药片。各加油部位及加油次数见下表:
2 每班前须检查各螺丝是否松动,在工作过程中也应经常注意检查,如有松动立即旋紧,以免发生故障。其主要部位有:上冲紧固螺母,中模固定螺钉,下冲固定螺钉;连杆锁紧螺母,连杆销紧定螺钉;升降叉锁紧螺母(2只)蝶形螺丝;中模台扳固定螺钉(2只)
加油部位及加油次数表
序号 |
加油部位 |
所加润滑油 |
每班加油次数 |
1 |
主轴孔油杯(2只) |
黄油 |
2-3次 |
2 |
偏心轮壳油杯1只 |
黄油 |
2-3次 |
3 |
过桥轮轴油杯1只 |
黄油 |
2-3次 |
4 |
提升凸轮凹槽(即大齿轮内侧凹槽) |
黄油 |
每班检查凹槽表面擦去污物,加黄油一次 |
5 |
充填凸轮的凹槽 |
黄油 |
每班检查、视情况加油 |
6 |
齿轮齿面 |
黄油 |
每班检查、视情况加油 |
7 |
连杆上油孔 |
机油 |
1次 |
8 |
杠杆的摆动支点处 |
机油 |
1次 |
9 |
上冲芯杆的表面 |
机油 |
2次 |
10 |
提升杆的表面 |
机油 |
2次 |
3 每班前和每次调班后都须手摇试压几片,无问题后再开电动压片。
4 在压片过程中须经常检查冲模质量,如发现有缺边、裂纹、变形成严重损、就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故障损坏机器和影响片剂质量。
5 每天使用完毕后应将剩余粉粒取出,擦清机器各部。若停用时间较长,则须拆下冲模,将机器各磨擦面。工作面擦净,涂以防锈油,罩上防尘衣;冲模应擦净后浸入油中保存。
6 定期检查机件,每月2次。